一、现状问题的分析
湖南是外出务工大省,涟源市更是省内外出务工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批80后、90后、00后儿童青少年的留守问题,时至今日外出务工依然是连源地区农村农民收入最重要和为数不多的选择。虽然农村在近30年的留守儿童青少年问题上有了不少的经验,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留守儿童青少年问题凸显出新的情况、新的特征和新的表现,因而对解决儿童青少年的留守问题必须关注新的方向,提出新的解决对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针对新的现实问题。
留守儿童青少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国家课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留守问题逐渐从人身安全转向了心理安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同样农村孩子是祖国未来的重要基石,基于时代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问题,不应该仅仅关注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应该更全面和更科学。
二、调查情况及资料
留守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4.敌对心理、爱搞破坏。
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涟源市北部相对比较落后的七星街镇、渡头镇、龙塘镇等镇的脱贫农村,发现这些地区的主要劳动力(20至60岁人群)几乎全员外出务工,村子仅剩空巢老人和留守的儿童青少年。在与当地孩童交流时,大部分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卑,同时伴随着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同时部分留守儿童青少年认为家里穷是爸妈没能耐,产生出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在与农村学校的教师沟通时发现,留守儿童青少年野性的表现一方面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但不可忽略的是部分孩子对未来感觉迷茫,从而导致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逐渐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三、对策及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出现的背景、现实情况以及凸显出来的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符合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1.依托农村助农扶农定点工程建立留守儿童青少年关爱委员会,成立具有针对性的政府组织机构和派驻专事专项负责人员来全面统筹和实施相关对策及措施。
2.通过委员会,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青少年家庭的联系信息,由委员会通过每周一次的短信提醒家长注意与孩子视频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来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联系,给予留守儿童青少年更多的关爱。
3.通过委员会和当地学校的协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不以应试成绩为标签区别对待孩子,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和温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认知观念。
4.通过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出现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服务。
贺雨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涟源市内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出台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管理。为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局于2021年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于2021年10月召开了全市“双减”、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构建一体化共育机制,抓实抓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年2月,市教育局印发本年度《涟源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必须开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以湖南省心理学会、湖南新课程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教材。坚持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指导中小学通过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心理训练、专题讲座等形式,统筹利用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表,确保所有班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团队会。在校学生1000人左右且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推行全体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制度,对导师的服务内容、频次、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让学生尽可能享有面对面、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全面实行“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2023年5月12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议,并督促各学校校长、心理健康专职兼职教师和班主任进入直播收看入口收看了全省“心理育人能力提升周”首场活动。通过此次会议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各学校的心理育人能力。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
一是加强资金保障。涟源市财政按年生均小学650元、初中年生均850元(其中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经费10元/人)的标准将公用经费拨付至各学校。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全市中小学中,现有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有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活动专门场所)的学校185所,其中心理辅导室功能齐全的学校9所。依托中小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打造团属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场所1个,定期开设心理健康广播节目,并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开展线下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全市现有心理健康教师813名(专职22人、兼职791人)。我市通过社会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选拔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要求全市各中小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纳入到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中。2021年和2022年下半年,选送了16名优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示范班。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竞赛,2021年9月22-23日举办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竞赛,8名参赛教师获奖;2022年我市选派的三名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在娄底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23年4月10日至13日, 分学段在行知中学、市双江小学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竞赛活动,共有22名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本次竞赛活动。共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分学段选派的三名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在娄底市2023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22年8月至11月,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2022)”涟源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来自全市中小学50 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了研修。本次研修主题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个案辅导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研修提升了全市心理健康教师的心育能力,促进全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023年5月26日,娄底市贺国平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到伏口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主题为“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主题送教活动,在名师和专家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老师们的心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坚持课程育人。全市各中小学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计划,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督促各校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要求。二是强化活动育人。全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晨会、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远足活动、励志报告会、青春期女生专题辅导、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常态化教育。每年在全市中小学扎实开展了“心理健康月”活动,2022年度,市二小开展了以“阳光心理,牵手同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活动;市芙蓉学校开展了以“关爱心灵、关注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活动;市一中为高三学生开展了高考减压讲座,帮助高三学生缓解考试紧张情绪,掌握放松技巧,轻松应对高考;市六中开展了以“青春绘心”为主题的治愈系漫画大赛。其中市二小的主题活动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月”优秀活动案例三等奖。2023年4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涟源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并要求分学段各报送理念科学、成效显著、受益面广、有推广价值的活动案例。三是开展心理健康调研。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4月至12月,由市政协、市教育局和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开展“涟源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发现突出心理问题,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准确识别预防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心理异常学生,根据科学方法,积极干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合全市实际情况,找准适合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发力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调研工作,形成了调研报告。2022年9月至12月,高效完成了湖南省2022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工作。伏口镇中心学校、私立行知中学、荷塘镇中心学校、斗笠山镇中心学校、金石镇中心小学、市二小6所本校840名学生登录“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完成了问卷在线填写,组织专业团队,对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预警的316名学生开展了心理访谈,并对有预警信息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搭建家校互动平台,积极探索和建立和谐、生态的家校关系、家长关系。根据学校实际,组建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鼓励有教育专长和资源的家长到学校开设家长讲堂。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进一步组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指导家长科学养育,分享共同成长,让优秀的家长去引领和带动其他家长。组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组织家访不少于1次。向家长传播“共享生命成长、陪伴孩子、悦纳孩子、重在参与”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分享家教优秀经验,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动态,家校协力,有的放矢引导、教育孩子;要教育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抓好统筹谋划。要求各学校结合“双减”工作部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中小学校德育或思政工作体系,定期调度协调,统筹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市依托市进修学校成立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统筹开展全市学生心理健康业务指导,并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履职评价内容,纳入对各校办学水平评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和绩效考核范畴。二是强化条件保障。督促各学校落实年生均10元的基准定额单列经费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求市进修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并选配一定数量兼职教研员。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积极创建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三是提升心育实效。加快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重点做好留守儿童心理筛查、教师家访、预警干预制度、心理辅导、学习讲座、活动演练等工作,抓好工作实效。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教育工作。
涟源市教育局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