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城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超速、乱穿马路、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对全市的创文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更对市民出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涟源城区个人拥有的摩托车有6000余辆,其中分布在各路口非法载客营运的有2000余辆,特别是汽车站附近的非法载客营运的摩托车非常猖獗,乘客怨声载道,严重影响涟源形象,成了一大顽疾。
为此,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交通顽疾整治办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联合开展常态化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广泛宣传,请广大市民予以配合和支持。要求认真遵守交通法规,做到不非法营运、不搭乘非法营运摩托车、不骑超标电动车,做到安全驾驶、文明出行,共建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严查销售电动车、摩托车店铺以及非法销售窝点。加强电动车销售、组装、维修店铺检查监督。加大力度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电动车、摩托车店铺。逐步减少我市摩托车、电动车保有量,从而减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行驶。另外,加大力度打击摩托车非法销售、改装、拼装窝点,发现一家取缔一家切实消除源头隐患,有效截断违法摩托车的流入渠道。
三、严查摩托车维修点。加大力度对摩托车维修点进行查处、取缔,对无牌无证维修店作出警告、处罚,清理辖区违法违规摩托车、电动车维修生产企业。
四、继续落实断油措施。一是继续要求各加油站禁止给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摩托车提供加油服务;二是非湘K牌照的摩托车,油站工作人员必需检查车主是否持有合法的行驶证,否则不予加油;三是加散装油时,市民必须持有派出所开具的证明;四是加大全市“黑油”整治力度,杜绝成为摩托车新加油途径。
五、常态化开展路面执法。加强路面盘查工作,严格查处两三轮摩托车违法上路、违法超载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加大力度对两三轮电动车(含人力三轮车)超标、无牌无证、假牌假证、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凤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另外,要加强对两三轮摩托车、电动车违法性占道经营行为进行整治和取缔,做到逢车必查。
涟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1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内容摘要:涟源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毛方和委员以:“关于建议常态化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的提案”提出:涟源城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对市民出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汽车站附近的非法载客营运的摩托车非常猖獗,乘客怨声载道,严重影响涟源形象,成了一大顽疾。
毛方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常态化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上级部门对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的工作部署,我大队制定了《涟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全链条工作领导小组,以“常态查处+专项行动”为牵引,组织开展行动。
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出行方便灵活、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情况,结合涟源市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结合当前开展“减量控大”工作要求,针对性采取错时错峰的勤务模式,加强重点时段的路面管控,特别是夜间的查处力度,营造严管严查的高压氛围,消除违法驾驶人侥幸心理,震慑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滋生。依托固定岗勤务,将警力下沉至路面,对学校周边等车流量大的重点区域路段采取“固定查处、巡逻查处、突击整治”等方式密集管控,严格查处摩托车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为市民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车辆查验、维修、企业监管及网络信息源头管控,从源头有效清除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违法滋生渠道。
2024年3月以来,共计查处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违法6156起,其中涉牌涉证886起,闯红灯121起,非法载人224起,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4440起。
总之,电动自行车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才能确保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能为涟源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
涟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2024年7月11日
单位签发领导:黄能斌
承办人及电话:颜青峰13973863693,梁旭东15173839899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建议提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