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 政协涟源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案号 114
案由 关于龙山康养与湘军故里协同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 曾芝红
附件

114 曾芝红 关于龙山康养与湘军故里协同发展的建议.docx

提案内容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一)构建“一山一镇”双核驱动格局。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生态康养核心,杨家滩湘军故里为历史文化核心,形成“龙山养身、湘军养心”的全域旅游布局。依托娄底市“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优势,构建“康养+文化”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湘中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实施“三区联动”发展策略一是龙山康养生态区:重点开发森林浴、中医药体验、山地运动等特色项目。二是杨市历史文化区:打造湘军文化沉浸式体验基地,建设军事主题民宿集群。三是城乡融合发展区:串联白马水库、周边特色农业基地等资源,形成农文旅融合示范带。

二、注重守正创新 

(一)实施“康养+”跨界融合工程一是中医药康养产业链:建设龙山药王文化体验中心,开发“二十四节气养生宴”,推出定制化中药调理疗程。联合各级中医医院设立康养基地,开展中医讲座,开设中医讲坛。二是军事文化体验项目:复原湘军训练营场景,开发“湘军将领成长之路”沉浸式剧本游,设计古战场CS实战基地。预计可带动周边10个村落的民宿产业发展。

(二)构建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投资建设“文旅涟源”数字平台,实现两景区VR云游、智能导览、票务预订一体化。开发“湘军币”区块链积分系统,打通景区消费、农产品购买、文化体验等场景。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动态调整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

(三)打造超级IP矩阵注册“孙水湘军”“龙山药谷”地理标志商标。开发湘军主题动漫形象,制作《铁血杨家滩》《药王传奇》系列微短剧。举办国际森林康养论坛暨湘军文化节,形成“春有药王祭,夏有尝新节,秋有湘军演,冬有冬至礼”的节庆体系。

(四)创新营销传播模式。与头部MCN机构合作,孵化10个文旅达人账号。在湘军水火席的基础上,开发“将军的晚餐”等沉浸式演艺产品,实现常态化演出。构建“文化输出+特产销售”直播电商基地,整合全市文创产品和农产品等,预计年带货规模突破亿元。

三、夯实旅游基础 

(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推进S331省道改扩建工程,构建景区直通快线。开通长沙——涟源文旅专列,设置景区接驳巴士系统。建设直升机观光起降点,开发低空游览线路。

(二)服务品质提升计划。实施“千名文旅管家”培训工程,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创建“湘军人家”民宿认证标准,培育30家星级文化主题民宿。建设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景区AED设备全覆盖。

四、建强保障机制 

(一)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文旅融合发展基金,探索文物保护认养制度。推广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运营。开发文旅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人才培育工程。与湖南省高等院校共建文旅产业研究院,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非遗传承人振兴计划”,在湘军文化街设立非遗展示区,建立5个大师工作室。开展“新乡贤回归工程”,吸引文旅创客返乡创业。

(三)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游客承载量预警系统,实行预约限流制度。推广“无痕旅游”理念,建设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实施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三维影像档案库。


主办单位: 涟源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答复意见

涟文旅广体复字2025〕第19        办理结果分类:B

 

涟源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关于市政协第十五届第四次会议第114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内容摘要: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杨市湘军故里为核心,打造龙山生态康养区、杨市历史文化区,协同发展,构建“康养+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尊敬的曾芝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龙山康养与湘军故里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与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杨市镇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龙山康养与湘军故里协同发展

杨市镇位于龙山脚下,地理区域紧密相连,同属于大龙山范畴。龙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4.5万个,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仅24.3°,是高品质的天然森林氧吧和避暑圣地。2014年荣获“中国最佳养生休闲基地”称号,2020年荣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称号。

杨市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李续宾、李续宜、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等50多位湘军名将。孙水河畔,老刘家、德厚堂、存厚堂、光远堂、师善堂、云桂堂、余庆堂等湘军将领故居巍然屹立于孙水河两岸。2009年和2012年,杨市镇分别荣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您的提案深入分析了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康养与杨市镇湘军文化的资源互补性,提出的构建一山一镇双核驱动格局、实施三区联动发展策略,龙山康养与湘军故里协同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关于加强顶层设计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市提出了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康养基地”的战略部署。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湖、药王文化、湘军文化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涟源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大龙山康养基地建设,打造龙山文化康养休闲引领极,发挥龙山对对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对龙山地域、孙水流域文化、旅游、体育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发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药王、慈善、湘军等优质地域文化资源,全力建设孙水研学康养休闲旅游体验带。

我市完成了《湖南省涟源市大龙山康养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年)》《湖南大龙山康养旅游度假区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2035)》编制,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2025年)》《涟源市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助推大龙山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支持将等级景区、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重点村、高品质民宿、文保单位等优质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廊,打造精品旅游廊道。2025年,我市以龙山为核心,串联杨市、白马湖、南芙山庄等优质旅游资源,申报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廊道。

三、关于注重守正创新

(一)实施“康养+”跨界融合工程。中医药康养产业链:龙山现已建设完成药王文化展示馆,以更好的传承药王、中医药文化。以龙山归乡苑、龙山宾馆为代表的餐饮设施开发了黄精鸡、竹筒鸡、山药炖鸡、山珍汤、石斛鸭、石斛花茶、黄精茶、药酒等部分特色食药同源产品。其中龙山宾馆更是特邀药王传承第33代弟子、苗老汉传人和谐道人,以药王孙思邈“天人合一”“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结合苗老汉祖传养生智慧,遵循“心身同治、内外兼修”原则,打造特色养生调理体系。

下阶段,龙山拟打造省级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拟高标准建设两个基地,一是建设全国野生植物(中药材)原生境保护区,全力保护好龙山道地药材,逐步建成中医药科普研学基地;二是建设“1+5”种植基地:即在公园内建设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在五镇范围内建设5万亩种植基地。同时,龙山计划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回春堂制药厂等,搞好中药材加工、研发,打造好中药材地标。为丰富康养旅游业态,龙山拟开发食药同源产品,打造标准化的龙山“药膳一桌菜”;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床位2000张的康养医院、健康监测中心;建设如森林浴场、瑜伽广场、药浴中心、中医养生馆等一批高标准康养场所;建设一批露营、夏令营基地,要做好科普研学、康养体验文章,真正使中医药文化“强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助力“中医药+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二)构建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等标准和上级部门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旅游智慧化建设。2024年6月,湖南省智慧文旅系统完成主要功能点的开发,我市大部分相关文旅企业已完成注册。湄江旅游区、博盛生态体验园等高等级景区完善了景区预约预订系统,安装了外卡POS机,提升支付便利化。但是打造“文旅涟源”数字平台、开发“湘军币”区块链积分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三)打造超级IP矩阵。注册“孙水湘军”“龙山药谷”地理标志商标,开发湘军主题动漫形象,制作《铁血杨家滩》《药王传奇》系列微短剧及举办森林康养论坛暨湘军文化节,这一系列动作都是更好提升涟源文旅形象、传承湘军文化、药王文化的好举措。为更好宣传龙山旅游品牌,龙山常设药王文化节、龙山冬至节等活动,举办了“巅峰湖南·2020”六大名山登山赛“涟源龙山站”、2022年《药王传奇之浴火重生》新片发布会暨《药王传奇之千金要方》筹备启动仪式、2023年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龙山中医大讲堂)、2023年湖南生态旅游节暨涟源龙山生态文化节。

四、关于夯实旅游基础

(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关于推进S331省道改扩建

工程,构建景区直通快线,建议与交通部门加强沟通;关于开通长沙—涟源文旅专列,建议与铁路部门加强沟通;关于设置景区接驳巴士系统,目前龙山景区已开通娄底—茅塘—龙山中巴车;关于建设直升机观光起降点,开发低空旅游线路,目前,我市已在湄江、龙山等地完成直升机停机坪选址,拟依托桥头河通用机场,开发低空旅游线路。

(二)服务品质提升计划。我市2023年出台了《关于

支持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2025年)、《涟源市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娄底市也出台了《娄底市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引导、支持、规范民宿产业发展。为提升民宿服务管理能力,积极组织民宿从业人员参加“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并主动邀请湖南省旅游民宿协会在归乡苑举办了二期培训班,2025年已有46人参加培训并结业。关于建设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景区AED设备全覆盖,今年我市已经对全市景区AED设备配置情况进行摸底,目前尚未有景区配备AED,但大部分景区已有了配置计划。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同时还要恳请您继

续关注并大力支持涟源旅游事业的发展。

 

 

                   涟源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5年6月25日

 

 

 

 

 

 

 

签发领导:王建中

承办人及电话:邱姣13873813385、易礼彬13875447342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建议提案组,龙山国家森

林公园管理处,杨市镇人民政府

答复附件

复字19关于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第T114号提案的回复(曾芝红).docx

涟源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网上操作系统
技术咨询: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0738-827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