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涟源市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山水风景等旅游资源,湄江“三湘独秀”集山水洞崖于一体、白马湖浩渺烟波、湄峰湖湿地公园鸟语花香、龙山逶迤磅礴;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农业文化遗存、历史古村、山水风景等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打造集吃、住、行、游、娱,山、水、田、园、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探险寻幽、耕作放养等于一体的历史人文与乡村旅游模式,涌现出了湄江风景区、三甲古村落群、龙山森林公园等人文乡村旅游“新贵”。基于这些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创新旅游发展。
一、我市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涟源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建设“区域性休闲旅游康养基地”为目标定位、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着力夯实基础、创新业态、强化保障、激发潜能,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7家,“国字号”旅游资源品牌6处,省特色旅游名镇3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501.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旅游+智慧管理,实现高效经营:旅游+智慧管理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大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文旅数据可视化系统、旅游数据分析系统、旅游舆情监测系统、景区资质评定系统等四大服务系统,融合区域内旅游各业态商户和企业,可为景区综合管理、目的地旅游产业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以提升景区管理效率。
2、旅游+智慧服务,创新消费方式:旅游+智慧服务主要以游客为本,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产品体系主要包括智慧导览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云直播系统、虚拟旅游系统等,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管理服务能力。
3、旅游+智慧营销,促进流量变现: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制定对应的旅游产品、营销主题,推动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在节假日推出特色活动和优惠折扣,通过朋友圈集赞等方式吸引游客主动参与宣传,并通过积累游客数据和产品消费数据,逐步扩大营销效应。
三、建议
1、建设“智游涟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现有平台基础,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建设集综合管理、公众服务、宣传推广、业务运营为一体的“智游涟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信息查询、语音导览(导航)、在线预订、旅游咨询、文旅投诉等一系列应用,并实现与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游客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型的特色旅游小镇、景区景点、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餐馆饭店、旅行社等文旅主体与“智游涟源”平台数据实时对接,全面推动文旅业态、产品、管理、营销、服务升级。届时,游客可实现一码在手畅游全市,“智游涟源”平台将成为文旅数字经济生态的新引擎。
2、构建全域文旅“一卡通”。为适应当前疫情政策变化,进一步开发本地旅游市场,实现景区抱团发展,建议整合市内收费景区,面向涟源市民及周边游客推出“旅游一卡通”服务,整合全市景区、宾馆、餐饮、娱乐场所构建“一卡通”系统,通过打通区域内景区票务及其他支付场景,有效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实行优惠定价、捆绑定价、阶梯定价、全民分销等营销策略,助力游客“一站式消费”,激发游客出游热情,实现政府、景区、商家、游客的“多赢”局面,推动全域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3、打造文旅一体化智慧终端。借助“文化 ”“旅游 ”“科技 ”三大引擎,按照“全市一盘棋”发展思路,在建设面向公众的一站式涟源智慧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打造便携移动智慧终端,即“智游涟源”APP,搭建全市文旅服务总入口,让游客实现“一机在手,旅游无忧”,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一条龙服务”,提供包括精品旅游路线、旅游攻略、AI导览等在内的多种旅游智慧服务产品,满足其个性化、定制化的文旅服务需求,进一步打造联通省、市、县、文旅企事业单位“多级一体联动”的管理体系。
依托“智游涟源”公共服务平台、文旅“一卡通”、APP智慧终端“三位一体”的建设,解决旅游行业管理中的监管缺手段、营销缺渠道、服务缺创新等问题,促进行业管理由被动、事后向全程、实时转变,全面提升全市文体旅游行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