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一、我市油茶资源现状分析
油茶在我市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湖南省63个全国油茶重点县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4.58万亩,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其中:老油茶林0.22万亩,初产期油茶林0.63万亩,盛产期油茶林0.58万亩,2017-2020新造高产油茶林3.15万亩,据统计,2020年全市油茶籽产量达2800吨,年产茶油560吨,产值7670万元。
我市油茶产业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全市油茶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的33户,村企联建项目44个,面积共1.36万亩,村集体与帮扶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建立了实施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2018年共有1798户6023人。
2022年下半年连续147天的特大干旱,导致全市2.98万余亩油茶林受灾,其中有1.74万余亩未成林油茶及新造油茶枯死率达60%以上,需灾后重建,另有1.24万余亩需补植补造。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余万元。2022年至2023年盛产期油茶部分枯死,茶油产量大大减少。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产业发展资金。油茶从种植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长达6至8年,从基地建成、幼林抚育管护到挂果丰产,投资大、周期长。建设标准化油茶基地,前6年每亩投入需3500至4000元。尽管近几年对油茶产业进行了政策补助,但后期管护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2022年特大干旱导致大部分油茶林枯死,部分经营主体缺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或补植补种而导致产业失败,现在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油茶用地十分紧张。根据国家、省自然资源部门关于禁止“耕地非粮化”等文件规定,耕地上不允许栽种油茶。我市2020年以前栽种的油茶林有75%在耕地上,现在不能再补植补种,对原有油茶产业巩固、提升和盘活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础建设有待加强。部分经营主体没有按照技术规程对油茶实施水肥一体化建设,对机耕道、排灌、防旱、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后续抚育管理较为粗放,给油茶产业后续发展带来制约。
(四)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赖“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一些林农放弃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
(五)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油茶树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实生繁殖方式,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大小年突出,产量低且不稳,油茶品种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我县茶农对油茶种植生产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全市约有60%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即使垦复了也没有连续性,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六)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市的油茶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加工能力弱,出油率低,只有22%左右,即100公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约22公斤。生产的油茶品质低,价格低,一般市场价为20元/斤,只有精品茶油价格的1/5左右。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除几家深加工企业,其他作坊式的加工厂对于茶皂素提取、菌体蛋白饲料等综合开发利用还是空白。
三、建议意见
(一)落实技能培训,提升发展意识。
(二)创新发展模式,扩大油茶用地。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力契机,改造结合,不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一是在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及低质低产用材林地上进行更新造油茶林,将油茶造林列入乡村振兴资金计划,参照柑橘产业政策予以奖补,同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农户和相关经营主体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保障油茶用地需求。三是支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改培油茶,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四是按照“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低产老化油茶林实行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和品种改造。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持续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油茶产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油茶新造、抚育、低改、加工等专项补助力度。在行政层面上,整合多方资金,对油茶企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引导配套等给予更多、更有效的产业政策扶持。在金融服务上,政府协调优势油茶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帮助油茶企业争取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给予贴息补助,打消金融资本进入油茶产业的顾虑,解决企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将油茶造林纳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长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向国家、省、娄底市林业部门申请,争取上级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带动。目前涟源市油茶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是油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油茶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在巩固原有油茶栽培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营造一批油茶高产示范林,落实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现实的成效示范带动全市油茶产业的发展。